专业简介

作者: 编辑:我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4 12:51:14

1.汉语言文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1)人才定位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对接国家战略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好的文档文案处理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能力。能从事文化、宣传、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及适应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发展潜力较好的中学语文教师。

(2)培养模式与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校级一流专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教育部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试点专业。

专业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构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育人体系。既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个性,又重视专业交叉,知识融通,产教融合,以新文科“通”“融”理念培养新文科应用人才。

专业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引领,以“中/小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为抓手,培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卓越教师,推动中华师道的传承、教育情怀的培养、践行知行合一,走“1536”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围绕“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一个核心,实施五育并举,建好三个平台,采取六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语文师范人才。

(3)主要课程与实训

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书写技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技能实训、中学班级管理、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

(4)培养质量与就业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最美新时代未来大先生”评比、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毕业生考研成绩显著,先后多名学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各类学校教师、公务员、机关及公司文员、媒体及网络策划编辑等成为近年来毕业生择业的首选,公招录取率在各院系中名列前茅。

2.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1)人才定位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汉语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外语(英语和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在国内外文化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模式与特色

专业构建 “语言能力 + 教学技能 + 跨文化素养” 培养模式。通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夯实汉语本体知识,开设东南亚语种(泰语、越南语等)课程,形成 “汉语 + 区域语种” 双轨能力。通过参与留学生汉语教学实践,强化汉语表达与跨语言沟通,实现 “母语专业化 + 语种工具化”。依托海内外实践平台,以汉语教学法为理论支撑,结合自主选择的教学对象层次(国际生汉语、本土语文教学),系统训练教学设计、多语种辅助授课等技能,提升跨文化课堂适应力。通过区域文化课程与跨国实习、线上线下教学,深入目标国教育场景,培育兼具汉语本体优势与文化共情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中外语言文化交流。

(3)主要课程与实训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民俗概览、语音与语音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跨文化交际、东南亚国家概况、东南亚宗教专题、泰国语言与文化、巴蜀文化专题、第二外语、英语口语、涉外礼仪、汉语国际教育技训练、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中华才艺训练等。

(4)培养质量与就业

学生在参与留学生教学项目和泰国实习项目中展示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毕业生成为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迪拜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就业,先后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3.新闻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1)人才定位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传媒行业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政治信念、综合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基本技能,具备专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全媒体传播文字、图像、数据处理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能够在现代媒体、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全媒体新闻采编、新媒体内容生产、企业媒体运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模式与特色

创新实践“生活即实践,劳动即教育”的专业发展理念,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认知—整合—应用”规律实行“基于4个能力的阶梯式新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从专业技能到职业素养、从感性认识到学理认知、从认知能力到创新应用的递进关系,按年级分阶段设置课程目标,跨学科培养创新人才,打通了课堂教学与行业实践社会服务,着力培养学生四个能力: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语言表达)、思辨能力(资料辨别、观点提炼)、运营能力(媒体策划、平台营销与推广)、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数字动效、视频制作)。

(3)主要课程与实训

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融合新闻学、新闻摄影、创意写作与表达、人工智能基础与新闻应用、融媒体创意制作、融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

(4)培养质量与就业

学生会在合川融媒体中心、奉节融媒体中心、《课堂内外》、念记桃片厂、重庆市兰台档案研究院等专业实践基地、以及校内专业实践平台微信公众号“贸院高智商”进行实习实践,公开发表新闻报道、融合新闻产品、AI短视频创作等作品,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基层媒体中坚。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更新至2025年5月)


Baidu
sogou